欧美是怎么做创新的?
一、引子
很多人以为中国企业管理IT应用市场规模不大,是因为:
规模性企业不够多(归因是规模性的企业还少,所以IT应用市场规模也小);
规模性企业还不够大(归因是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复杂,所以还不需要那么高复杂的IT);
创新少、利润薄(归因是企业想要,但没钱,所以搞SaaS订阅分期付款);
人多,人力成本低(归因是成本高了就需要计算机来代替人了);
经济增速还挺快,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(归因是内卷了就开始注重精细化管理了,精细化管理就需要计算机了);
企业管理成熟度比较低(归因是企业创始人都老了,对管理对IT没有认知);
企二代还未规模性接班(认为企二代从国外回来,懂得国外企业管理、国外产品创新、国外市场出口、国外资本运作)。
等中国经济再发展个十年:
规模性企业多了;
规模性企业更大了;
中国企业有钱了;
成本也高了;
经济也常态化了;
企业创始人也退休了,企二代也接班了。
二、创意
文化:多元文化平等、包容。
资产保护:有形财产产权保护、无形知识产权保护。1709年发布的“安娜女王法令”是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,承认知识产权也是个人私有资产,神圣不可侵犯。瓦特就是因为取得了蒸汽机专利,通过专利入股,把专利变成商品,最终成为百万富翁,从此拉开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。
严谨的科学方法:把创意一步步变成商品。科学方法从500年前培根确定:定义—沿革—模型—实验验证—数据统计—分析说明。我曾经都惊叹欧美的电影产业,这么不可预测的文化产业,都能做到故事剧本怎么写(有一本书叫《故事》)、男女主角怎么占比、怎么和演员签法律合约、怎么抵押贷款怎么保险、怎么发行,全有严谨的计算方法。等改天我给大家专门再讲讲西方的一条线:科学哲学—科学文明—科学商业—科学管理—科学技术。咱们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科学管理和科技技术,还不知道科学商业、科学文明、科学哲学。
三、资本
没钱?充裕的资金:美元与黄金脱钩,可任性超发,充分用于研究—创新孵化—商业转化,把科技树都点遍了,把正确的创新之路找到了。
多层次的金融市场、完善的机构投资者/做市商/做空/退市机制、发达的信用与法律保证体系:吸引全球资金。
长久的家族托管基金:家族托管基金—风险投资—上市。长久的家族托管基金还可亏损上市,可几十年不盈利持续投入创新与取得市场绝对占有率。
活跃的并购:因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严格巨额的法律惩罚机制,导致企业之间要么被逼创新,要么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知识产权、人才、产品、客户、市场份额。
四、管理
没商业运作能力?有:商学院-职业经理人。
怕职业经理人耍猫腻?有:第三方咨询公司、第三方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、第三方IT固化公司、华尔街监管、第三方华尔街分析师和媒体、第三方华尔街评级公司……
五、客户
缺客户?军方可以充当冷启动的第一客户,没有体制内体制外一说,军工军火也都是市场厂商完成。如洛克希德·马丁、雷神、通用动力……
还有,大企业也可以充当冷启动的第一客户,没有东亚那种门当户对阶层上下尊卑之分的文化。
六、供应链
缺原材料?有全球产供销研资源,以及整合运营管理,如苹果、特斯拉都是这么干的。这需要有精良的全球供应链运营整合管理的能力。
当然,他们能这么干,也是得益于美国国家在二战后建设的全球治理体系:
物流:WTO/零关税、全球仓储物流联运体系、芝加哥大宗交易所;
资金流:世界银行、世界货币基金组织、SWIFT;
信息流:全球互联网。
七、市场
得益于500年前英日不落帝国,拥有众多的殖民地。经过500年的洗礼,这些殖民地从文化到语言到制度到精英阶层,已经深深打上英美盎格鲁撒克逊的烙印。虽然在1945年以后从殖民地独立成国家,但根未做大改变,至今,这些国家的精英阶层仍然去英美接受教育和成长,仍然崇尚英美制度与文化。至今,还有53个国家与地区是英联邦。所以英美企业一建立就是默认面向全球性、国际性。
八、生态
300年前亚当斯密说过: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自然倒逼社会进行专业分工。
我想,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倒逼社会进行专业分工。每个企业只能做原创,不能抄袭成大而全。但是这些原创产品又必须要联动在一起,怎么办?只能大家一起坐下来、成立联盟或协会,一起制定标准/遵守标准,一起开放接口。
信息来源:虎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