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、为陕西高质量发展 增添动能和活力
5月6日,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,邀请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、新闻发言人王军,陕西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处长吕永卫,陕西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处长张勇出席,介绍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、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和活力有关情况。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。
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、新闻发言人王军介绍,陕西省科技创新工作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加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,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促进
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、创新要素有序流动、创新生态持续优化,打造创新创业的生力军、催生发展新动能、助力高质量发展。
2021年陕西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、增幅38.7%,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;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、增幅35.5%,连续两年新增数超出全国增幅(18.7%)近17个百分点;首次认定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289家;拥有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528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12家;上市企业69家,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,位居西部地区前列。今年一季度,3家企业接连在科创板上市,我省科技型企业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与青睐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经济规模持续壮大,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,各项经营指标也高速增长。2020年,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78.33万人,实现工业总产值7556.01亿元,年均增长17.56%;营业收入10989.22亿元,年均增长25.25%;出口额399.90亿元,年均增长15.50%;净利润632.02亿元,年均增长24.04%;实际上缴税额388.54亿元,年均增长15.93%,值得一提的是,占当年全省企业户数0.6%的高新技术企业,贡献了全省约8%的税收。
2020年陕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。从业人员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不到4%的高新技术企业,创造了全省1/5的出口,约一半的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,成为加快全省科技创新步伐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力量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从365.61亿元增长到652.03亿元,年均增长15.56%。科技活动人员从13.83万人增长到了21.81万人,年均增长12.07%;科技活动人员中的全职人员从54.16%提升到了65.03%,呈持续上升态势。
陕西创新活动丰富活跃,全省建设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1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、创新型产业集群15个,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7个、科技企业孵化器117个、众创空间278个,这些载体和园区培育了80%以上的科技型企业。西安高新区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硬科技示范区,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获批国家试点,西安连续举办四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,成为承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、发展论坛的主阵地。
2020年陕西省1091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507家,机构拥有率占比18%。机构研发人员从2016年的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6.35万人,年均增长12.25%;机构研发经费从120亿元增长到238亿元,年均增长18.71%。
王军指出,到2024年底,陕西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在“十三五”末的基础上翻一番。即: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0家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0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0家;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150家,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30家;力争新增3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上市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。
王军表示,下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主要举措,以秦创原平台建设引领科技型企业培育。加快秦创原“一中心、一平台、一公司”建设。支持建设一批立体联动“孵化器”、成果转化“加速器”、两链融合“促进器”示范样板。探索“创新飞地”“离岸孵化”等模式,辐射带动市县(区)、园区、院所、企业融通创新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省域创新体系。
以重大科技专项带动科技型企业培育。省科技厅将实施能源化工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科技重大专项和增材制造、北斗等“两链”融合重点专项,启动医工交叉、无人机等“两链”融合重点专项。实施煤炭分级分质利用、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制备等重点产业链项目,这些项目主要由企业来承担。同时,还要设立秦创原两链融合项目、企业联合项目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,支持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牵头,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各类省重点研发计划,提供配套技术与产品,加快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,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型企业群体。
以创新平台资源赋能科技型企业培育。今年陕西科技厅聚焦中试放大、技术熟化和产业化,依托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新建10个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。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参与创新联合体组建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,并在项目、人才、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。强化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评估,推进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,根据今年一季度运行情况,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突破2800亿元。
以创新人才引进支撑科技型企业培育。持续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,加快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进、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队伍、创新型企业家、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。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,今年支持校企“双导师制”联合培养科技人才,培育5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60名杰出青年、120名青年科技新星、4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,为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智力支持。
以创新生态建设服务科技型企业培育。围绕企业发展需求,突出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载体作用,打造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—产业园”全链条孵化体系,推动形成“产学研用金”协同、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创业格局。
信息来源:中国日报网